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 正文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动态
学科简介
 
 
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
2021-11-04 14:54  基础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自2002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以来,经过10多年建设和努力,学科拥有国名老中医1名(戴永生教授)、贵州省名中医4名(杨在纲教授、朱祝生教授、杨柱教授、袁端红教授)、校级教学名师1名。人才队伍老中青结合,梯队合理,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21名,讲师40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2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22人。通过国内外引进和委托培养,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具有国外学历教育的老师2名,16名教师非本校教育经历,学缘结构更趋合理,已经完全具备了学科发展、承担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和条件。长期以来坚持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辨证论治、证候动物模型、治则治法以及多学科相关研究。现以三个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辨证论治机理研究”、“藏象学说理论及实验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实验技术研究”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立足中医基础理论,以促进地方医疗健康事业为己任,特色逐步彰显。


学科加大科学研究力度,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级立项的突破,近5年来,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参加贵州省重大攻关子项目1项,贵州省基金重点项目1项,同时承担有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中药现代化项目7项,贵州省科技厅项目5项,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才项目4项,发明专利1项。


学科建立以来,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06年戴永生教授主持“五行系列研究”);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2004年赵瑜副教授参与“不同补肾方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对比实验研究”、2011年杨柱教授主持“应用气血理论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2019年陈继婷教授主持“贵州省首批名老中医陈慈煦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厅局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2009年陈继婷教授主持“大建中汤对脾阳虚大鼠相关化学物质调控作用的研究”获贵州省医学会科技二等奖、2007年杨在纲教授主持“肾气在不孕症中的理论及临床实验研究”获贵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获第三届贵州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编、参编并出版各种专著50余部,并且获得国内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