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评估
当前位置: 首 页 >> 认证评估 >> 专业认证 >> 正文
 
 
评建工作动态
专业认证 +
问卷调查
教学评估
 
 
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暂行)
2016-03-09 09:54  
 

一、总体思路

(一)统一思想: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我校办学历史上自接受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的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既是对我校近年来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总结办学经验、查找存在问题的良好契机,更是凝心聚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院作为承担基础教学的重头单位,几乎涉及认证工作中的所有指标体系。

学校总体原则:内涵建设、认证指标体系与三注重(注重理念,注重过程,注重常态)三突出(突出定位,突出中医,突出特色)有机结合。

(二)我院具体工作思路:

原则:规定动作圆满完成,自选动作推陈出新。

关键点: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制度;

2、对照指标,理清家底,拓宽视野;

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动员;

4、找出问题,寻求破解,逐项完善;

5、贴合指标,找准方向,凝练亮点;

6、抓住契机,强化内涵,规范管理。

组织机构:成立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及督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责任,实质性地开展工作。

二、时间安排:

紧跟学校节奏,完成各项工作。

学校拟2016年9-10月申请认证。

(一) 总体规划

我院建设工作以2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核心是做内涵建设,并将三个阶段与本科教学审核式评估有机结合。

第一阶段,又称内涵建设阶段,2015-.3-2016.3。

将内涵建设与认证指标体系相结合,并细化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加以落实,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将“常态化”落到实处。

第二阶段,又称全面达标阶段,2016.3-2016.7。

以认证指标体系为标准,全面对照,逐项达标,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建设。

第三阶段,又称模拟认证和整改阶段,2016.7-2016.10

开展模拟认证,迎接正式认证。

(二)分步实施方案

2015.3-2016.3第一阶段实施方案

1.指标体系的内涵

全院上下要取得共识,通过自学、科室组织学习讨论及院外专家解读,理解与认识专业认证的目的与意义,认证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知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树立现代的教育质量观,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人人都要成为专业认证的知情者和践行者,并以科室为单位开展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2.抓内涵建设

在学习理解《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基础上,在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按照工作分工,在基础现状调研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开展逐项达标建设。

我院具体工作步骤:

1、 3月底前:对照指标体系,教研室实验室深入广泛调研,理清家底,找出主要问题及缺陷,安排人员外出学习。具体安排:

3月18日以前:完成各教研室、实验室自查,摸清家底,寻找亮点;

3月31日以前:针对自查结果,针对性进行科室现场调研,明确现状,找出问题;外派人员学习取经。

2、4月上旬:展开学生广泛调研,寻找工作突破口。

3、4月中旬--7月中旬:强化内涵建设,开展具体工作。细化阶段性任务及考核目标,完成指标体系分解并下放,根据学校总体方案,明确时间节点,做到每项均有落实、有检查。力争形成专项建设方案。

5、7月下旬: 阶段性工作总结。

6、 2015.9-2016.2:加强指标学习与解析,深入开展内涵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凝练特色亮点。

(二)2016.3-2016.7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在基础医学院专业认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证工作办公室根据内涵建设阶段的情况,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务必全面达标;同时,领导小组完成《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初稿递交学校;完善相关支撑材料;根据学校拟定的座谈会相关提纲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

(三)2016.7-2016.10第三阶段实施方案

学校认证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等有关部门及同行专家进行预认证,逐项检查与论证,审阅自评报告,查看支撑材料,召开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会,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根据预认证阶段专家的指导性意见逐项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直至达到标准。基础医学院协助完善学校《中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定稿,并递交给认证委员会。

三、 内涵建设工作重点:

(1) 理念更新与实施,重点是普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案修订及教学改革;

(3) 积极推动自主学习,网络学习;

(4) 强化中医经典;

(5) 通过医教协同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6) 临床技能建设;

(7) 实习基地建设及规划;

(8) 考试改革;

(9) 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