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评估
当前位置: 首 页 >> 认证评估 >> 教学评估 >> 正文
 
 
评建工作动态
专业认证 +
问卷调查
教学评估
 
 
基础医学院评建工作之“2+10”专项建设方案
2016-03-09 10:10  
 

“2”——两大专项:

一、 专业认证及审核式评估指标体系解析

二、 教研室规范化建设

“10”——十大建设项目:

一、中医四诊实验室建设

实施要点:针对中医诊断教学、科研、临床所需,进行中医四诊实验室建设,凸显中医特色,创新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完成功能分区、环境改造、设备调试、教师培训、实验项目遴选、预实验、实验指导及实验大纲撰写。

2016.3-2016.7:在2015级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按照修改的培养方案组织实施、开展。

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1)虚拟仿真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实施要点:将我院现有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项目进行整合,完善机能学、中医技能训练系统等虚拟实验项目,同时,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药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阶段性目标:

2016.1前:遴选并购买17个实验项目,充实教学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向学生试行开放。

2016.7前:争取数字化校园项目支持,将我院现有人体标本、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利用二维码技术进行编撰,供学生自主辨识学习。

远期目标:

组织师生开发具有我院特色的涵盖中药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知识点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2)学生开放式实验平台建设

实施要点:在基础医学院网页中构建“学生开放式实验平台”,让学生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并申请到适合自身需求的项目,并以此对自身多方面的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开设学生开放式实验平台网页,设计实验项目内容,拟定学生规章制度及项目申请机制,对实验平台进行功能分区。

2016.3—2017.9 实验平台正式运行。

2016.3—2016.7 建立实验平台教师管理团队,形成实验平台教师管理机制;制定后勤保障制度;建立学生参与管理与监督机制。

三、学生经典学习能力建设

(1)读经典、诵岐黄、辩要义、系临床”系列活动

实施要点:根据四时季节变化,将学生经典学习融入校园活动,分为“春学”、“夏诵”、“秋论”、“冬悟”四个单元开展,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目标:

2015.9始:常态化开展“杏林晨光”经典晨读活动;组织青年中医学习沙龙每学期2次。

(2)组织“四大经典”学习社团

实施要点:结合内经讲义、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门课程的学习,分别成立学生“四大经典”学习社团,丰富学生自我学习的内容,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营造爱经典、爱中医、爱专业的学习氛围。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先行成立内经学习社团,并遴选优秀学员,由专业老师组成辅导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冲刺本年度全国内经知识竞赛。

2016.3-2016.7 成立伤寒、金匮、温病学习社团,自主学习+老师辅导,组织相关知识竞赛每学期1次,备战各类全国比赛。

(3)国学大讲堂

实施要点:面向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邀请省内外中医药专家和国学大师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主题内容围绕经典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旨在引导广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目标:每学期举办至少1次。

四、学生创新能力建设

(1)组织学生参加“天堰挑战杯”全国竞赛

实施要点:遴选学生及辅导老师,参加第五届“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5.11 完成9个项目的网上申报、赛前培训,并组织选手现场参赛,力争取得名次。

2015.12-2016.11:遴选师生组建团队,备战2016年度竞赛。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计划项目推进

实施要点:对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梳理,规范导师遴选、学生推荐选拔、选题辅导、课题讲座、项目实施等各环节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实验场地,并确保正常运行。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规范学生实验场地,开放实验平台。

2016.3-2016.7:推进立项项目实施,组织申报2016年项目。

五、学生学风建设

实施要点:贯彻“爱专业、强基础、立目标、拓素质”专业理念,通过师生恳谈、学风建设调研、师生集体备课制、班级导师制、晚自习制度、三自教育、团日主题活动开展等多种形式展开学风建设系列活动。

目标:

本学期始:开展“杏林晨光”学生活动,推行晚自习制度,召开师生恳谈会、完成一至三年级学风建设调研、实行班级导师制,以组胚教研室为先导,推行师生集体备课制。

六、中医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1)规范教学资料:

① 完善制度建设

实施要点:将校、院各项现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制度梳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院级层面制度进行补充完善,装订成册,发放各科室并严格执行。

目标:2016. 3. 1前相关制度汇编成册

② 规范教学设计

实施要点:在原使用教案基础上,扣合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针对具体课程及教学对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细化,进行规范化设计,促进课堂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阶段性目标:

2015.6-2015.10完成首批11门课程完整教学设计

2015.10-2016.1完成第二批11门课程完整教学设计

2016.3-2016.7 完成我院所有主干课程完整教学设计

(2)丰富教学方法及模式

实施要点:以评建专项教改相关课题为主导,在部分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充分探索不同教学方法及模式的运用。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各相关课程完成章节遴选及案例纳入,并形成具体详实的实施方案。

2016.3-2016.7:按既定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做好过程资料采集,形成报告,完成教学评价及反思。

2016.9始:成熟经验辐射推广。

(3)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实施要点:以评建专项教改相关课题为主导,在部分课程的学生评价考核过程中,充分探索形成性评价,并形成有效反馈机制,以评促学。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7:各相关课程形成设计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

2016.9始:通过论证评价后,成熟经验辐射推广,常态化运行。

(4)整合实验教学课程

实施要点:对生理、生化、药理、中基、中诊等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医实验学课程,使之更贴合教学规律,更符合学生需求。

2015.3-2015.9:机能学实验课程完成一学期完整教学探索并形成报告,纳入2015年培养方案。

2015.9-2016.1:中医学实验课程完成总体方案设计及实验项目遴选。

2016.3-2016.7:中医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并形成报告。

2016.9始:通过论证评价后常态化运行。

七、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1)规范示范教学制度

实施要点:从教研室、院部两个层面推行示范教学,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发挥优秀教师的先进示范作用,促进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提升。

目标:

每学期举办院级层面示范教学3次以上,科室层面示范教学每个教研室每学期至少2次。

(2)完善新进教师培养制度:

实施要点:从思想品质、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新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基固本,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阶段性目标:

2015.9:对现行新进教师培养制度进行补充完善、更新修订,并使用于2015年新进教师,完善过程资料采集。

2016.7:形成实施报告,总结经验,用于下一批次新进教师,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完善。

(3)开设“名师讲坛”

实施要点:采取报告的形式进行,以基础医学院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面向全校师生,每次邀请1名校内外教学名师围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中关注的热点、教学方法、成长经验等方面进行报告。

目标:每学期完成2次讲座

八、教师科研能力建设

(1)博士论坛

实施要点:围绕当前中医药热点问题,结合博士现有研究成果和参与的研究课题,设立主题,收集论文,开设论坛,营造学术氛围。

目标:本学期举办首届活动,以后每年一届(秋季)常态运行。

(2)学术沙龙

实施要点:以本学科科研前沿和研究热点为主设立主题,也可是学科研究方向。设主发言、自由提问和讨论环节,面向全校进行宣传。

目标:按每学期举办至少4次实施。

九、低年级学生师承制

实施要点:以一年级学生为主体,与一系配合,在实验班中推行专业导师制;以二、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实施门诊跟师。通过低年级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为培养传承有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优秀中医临床型人才夯实基础。

阶段性目标:本学期始,在一年级实验班新生培养中与一系配合,推行专业导师制;遴选部分优秀二、三年级学生门诊跟师;此外,拟在二年级学生中结合社会实践,在假期开展医院见习。

十、中医文化建设

实施要点:对我院B5教学办公楼(力行楼)及B2实验教学楼(东垣楼)大厅、走廊及室内墙面进行布置,通过置放展板、宣传栏、规范门牌、安放装饰物、张贴墙饰等多种形式,营造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医文化氛围。

阶段性目标:

2015.9-2016.1形成整体设计方案,各展板及宣传栏完成文字资料撰写及图片素材选择,形成具体设计稿样。

2016.3-2016.7按既定方案完成整体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