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心理 · 爱守护  >  正文

从“心”出发  高效备考

——期末考试周心理调适指南
发布时间:2025-06-26

弹指一挥间,忙碌、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即将过去,期末考试周即将开始,这是一项知识与心态的双重考验。为了帮助大家平稳度过考试周,商学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一起来看看吧!

一、专注当下,应对焦虑

1.适度焦虑,其实挺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焦虑程度和学习水平的发挥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考前焦虑并不是一种绝对负面的心理现象,当考试焦虑处于中等强度时,学习效果最佳。所以,别害怕焦虑,它可能是你高效学习的好帮手!

2.放松训练:“478呼吸法”


我们在呼吸的时候不一定要精确地数4秒、7秒、8秒,而是差不多做到4:7:8比例,注意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具体步骤如下:

嘴巴完全呼出肺部空气;

用鼻子安静地吸气,数到4;

屏住呼吸,数到7;

用嘴巴尽情吐气,数到8。

3.采取具体行动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当我们将自己投入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中,内心是充实的,也就缓解了焦虑。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把焦虑源细化,把注意力放到具体的行动上。例如,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各科难易程度、考试重难点等,专注于具体的备考行动中,你就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焦虑自然就少了!

二、巧用策略,高效记忆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遗忘是必然的,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1.及时复习,减少遗忘

学习的知识在一天后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比如课后及时巩固课堂知识,睡前回忆当天知识,尽量不要超过2天再复习。

2.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有意义的内容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所以在学习和记忆中,我们要学会把死记硬背变成理解记忆。可以通过“以旧连新、以新带旧”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利用记忆的黄金时期

睡前和醒来后是记忆的最佳时间!睡前回忆一下当天学的内容,大脑会在睡眠中帮你整理记忆;早上醒来后,再复习一下新知识,效果会事半功倍!

三、正反馈机制,树立自信

正反馈就是: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这样会越来越有信心!具体做法是:

1.设定明确小目标

分解大目标:将复习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小而具体的任务,如每天完成固定的试卷进行模拟练习,或者整理并弄明白错题。这样每完成一个小任务,都会带来成就感,逐步增强自信。

记录进展:准备一个倒计时进度记录本,详细记录每天的任务完成内容和情况。看到自己一步步接近目标,会大大增强自己的信心。

2.积极自我对话

自我肯定:每天对自己说一些肯定鼓励的话,如“我能行”“我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等,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强化信心。

反思与调整:定期回顾自己的表现,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并加以表扬,同时直面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当然,正反馈机制并不是一次就能建立的。当遭遇一时失败时,之前建立的正反馈效果很容易暂时消退。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先放下眼前的事,去完成其他相对轻松的事,慢慢积攒信心,再回头啃这根硬骨头。

四、合理规划生活,积蓄能量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考前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同学们应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或糖分提神,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睡眠质量下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有助于高强度脑力劳动后疲劳的恢复。

2.定期进行放松训练

学习之余,可以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或者去跑跑步、打打球。适当的放松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同学们,考试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相信自己,调整心态,一起加油吧!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学院动态
-
学术讲座
+
通知公告
+
社会服务
+
媒体·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