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校园里,行李箱的滚轮声还未消散,新生们带着对未知的期待与忐忑熟悉着新环境。初入大学,生活被新的课程、人际关系和目标填满时,你是否偶尔会感到一丝迷茫、焦虑,却又说不清楚原因?别担心,学校即将开展的心理健康测验,就是为了帮你读懂自己的内心——它不是一次“考核”,更不是给心理“贴标签”,而是学校送给你的一份“心理指南针”,陪你更从容地开启新生活。
一、为什么要做心理测评

1.当“心理雷达”,把小困扰及时“揪出来”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文件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行动计划,要求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机制,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作为刚刚经历漫长暑假的大学生,假期里的作息颠倒、“躺平”状态,很容易让我们在开学后陷入“适应困难”——可能是上课走神、失眠焦虑,也可能是面对新同学时不敢主动开口。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波动,若不及时关注,可能会慢慢变成学习和生活的阻碍。心理测评就像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帮你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心理信号,在问题变大前为你筑起“防护墙”。
2.做“自我镜子”,看清自己的“闪光点”与“小盲区”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面对压力时,你是会主动求助还是默默扛着?和人相处时,你的优势是善于倾听还是乐于带动气氛?心理测评涵盖了性格、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的量表分析,你能清晰看到自己的心理特质:哪些是值得发扬的优势,哪些是可以优化的“小盲区”。这不是“找缺点”,而是帮你完成一次“自我认知升级”。
二、心理测评常见问题

面对即将到来的心理测评,不少同学心里藏着小疑问,这份“问答清单”帮你搞清楚!
Q1:心理测评到底测什么?
A:测评主要通过科学的心理量表开展,内容覆盖多个维度,本质上,就是帮你全面“扫描”当前的心理状态。比如:
情绪状态:近期是否容易焦虑、抑郁、烦躁,或是保持积极乐观;
性格特质:偏外向还是内向,是冲动型还是沉稳型,抗压能力如何;
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的相处模式,是否存在沟通障碍或社交困扰;
适应能力:对新环境、新学习任务的适应情况,是否有作息紊乱、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Q2: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情况,测评结果会保密吗?
A:绝对保密! 这是心理测评的核心原则。学校会严格管理测评数据,只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有权查看结果,用于为同学提供针对性指导,绝不会对外公开。同时也请你自觉保护隐私,不随意分享自己的作答内容,不议论他人的测试情况。
Q3:如果测出来“有问题”,会不会被同学异样看待?
A:完全不会!首先,心理测评的结果没有“好”与“坏” 之分,只是对当前心理状态的客观反映,就像“体检报告”里的某项指标波动一样,很正常。其次,即便发现需要调整的地方,也只有你和心理老师知晓,不会有其他人知道具体情况。学校开展测评的目的是“帮助”,而不是“评判”,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
Q4:对结果有疑问,能找老师解读吗?
A:当然可以!如果拿到结果后觉得“看不懂”“和自己的感受不一样”,随时可以联系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站设在力行楼204办公室,可以到103办公室提前预约。
三、测评时该注意些什么

心理测评的价值,取决于你是否用对了态度。记住这3点,才能让结果真正帮到你:
1.真实作答:“不装完美”才是对自己负责
别想着“选看起来更积极的答案”!比如“明明经常失眠,却勾选‘睡眠很好’”“明明害怕社交,却选‘擅长与人相处’”。这种“修饰”会让结果失真,不仅老师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情况,你也会错过针对性的帮助。心理测评没有“对与错”,只有“真与假”,跟着第一直觉填,就是最好的选择。
2.留足时间:别把“心灵体检”变成“赶任务”
有些同学为了赶时间,课间5分钟随便勾选答案——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做法!心理问卷题目较多,需要你认真读题、理清题意后再作答。建议提前预留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认真填写,遇到不确定的题可以稍作思考,但别过度纠结,避免疲劳影响判断。
如何看待测评结果?别焦虑,这只是参考,测完后拿到结果,别犯这两个极端错误:过度迷信,看到“情绪稳定性偏低”就给自己扣上“心理有问题”的帽子,陷入焦虑;完全不信,觉得“就是几道题,能说明什么”,随手把结果丢在一边。
要知道,心理测评结果只是“当前阶段的心理快照”,不是给你“定型”的标签。它的作用是“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而不是“定义你”。如果结果让你有些困惑,随时可以去找心理老师聊聊——他们会帮你解读结果,陪你一起找到调整的方向。

大学的成长,从来不只看绩点的攀升,更在于内心的丰盈与成熟。对刚踏入校园的你来说,心理测评从不是需要应付的“任务”,而是一次了解自己、拥抱自己的好机会。愿你带着最真诚的态度完成这场特殊的“心灵体检”。在读懂自己的性格、情绪与期待后,为大学生活攒足直面挑战的勇气与底气。要知道,当心里的方向清晰,你在校园里探索的每一步,才会走得更踏实、更坚定!(文字整理/陆秋婷 图片来源/包图网、觅知网)